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学教育 资料学习 贫血分类
图片790*270

贫血分类

阅读(676)

贫血分类方法有多种。

(一)、细胞计量学分类

依据细胞计量学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fl)>10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32

正常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fl):80-10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26-3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fl)<8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26

934.jpg

(二)、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依据血红蛋白(Hb)浓度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110g/L考虑贫血。

轻度:血红蛋白浓度≥90g/L,但小于正常值;

中度:血红蛋白浓度60~89g/L;

重度:血红蛋白浓度30~59g/L;

极重度:血红蛋白浓度<30g/L。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分类,其病因可概括为以下三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或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935.jpg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中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的作用。肾功能不全、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时产生EPO不足;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也均可导致慢性病性贫血。

936.jpg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B12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1.红细胞自身异常:膜异常、酶异常、珠蛋白异常、血红素异常。

2.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免疫性、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