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4岁儿童反复咳嗽、咯血1年,最终揪出“真凶”

4岁儿童反复咳嗽、咯血1年,最终揪出“真凶”

2017-11-06 阅读(4521)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慢性咳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患者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首先考虑最常见的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而不是首先考虑少见、罕见病因,这是正常的思维。

近日,一名4岁儿童1年多来反复咳嗽,还出现咯血症状,被诊断为肺炎。但是,吃药打针症状未见缓解,并始终找不到原因。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呼吸科时,患儿一次咯血量在50毫升以上,此时已经很危险。

直到经过几次支气管镜检查,在患儿右肺支气管远端,发现一根长达四五厘米的异物,已经满是脓物。

这名“真凶”——竟是一根长达四五厘米的狗尾巴草!家长这才想起,一年多前,患儿玩耍时曾把狗尾巴草塞进鼻子里。万万没想到,它竟然被呛进了孩子的肺部。


点击查看原图

吸入患儿肺内的狗尾巴草


那么,为什么做了检查还没能发现是否有异物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呼吸科的钟琳医生介绍,做X光检查是查不出来的,因为狗尾巴草有透光性,X光检查只能看到肺炎、肺气肿等症状的肺部情况。而当异物位置越来越深时,就更不容易被发现,这次也是做了好几次支气管镜检查后,才发现了狗尾草。所幸,患儿肺部的狗尾草被取了出来,目前已经出院,还在进一步恢复中。


不仅是狗尾巴草,花生、核桃、瓜子、笔帽、口哨、玩具零件等,都是小儿呼吸科常见的“隐形杀手”。


点击查看原图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呼吸科取出的患者气道异物(从左至右依次为笔帽、狗尾巴草、树枝


警惕呼吸科“隐形杀手”

异物吸入至气管支气管树是导致患儿意外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范围面临的一个严峻儿童意外伤害的挑战。早期确诊异物并快速而安全地取出异物十分重要。但临床上很难做到上述要求,原因是患儿吸入异物时的呛咳史很少有目击者,且延迟症状又较轻,往往被患儿父母忽视。75% 的发达国家和65%的发展中国家异物吸入的高发年龄段位于3 岁以下。

左主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主支气管短粗,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较易坠入右主支气管。另外,吸入异物进入呼吸道的部位不仅与呼吸道解剖结构有关,而且还与异物的大小、形状及异物吸入发生时患儿所处的体位等有关。

儿童吸入异物延迟诊断的原因有2个方面:①患儿家长未目击小儿异物吸入后的呛咳史,且随后的症状又相对较轻,其家长没有立即就诊,直到患儿出现咳嗽、喘息及发热等症状时才就医。②如无明确异物吸入呛咳病史,加之上述症状同普通呼吸道感染有相似之处,如不行X 线胸片或肺部CT 检查,即使做了检查,由于表现不典型,医师往往容易误诊。

Chiu 等总结提示,16% ~54%异物吸入最初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40% ~50%首诊为支气管哮喘。有研究提示,如患儿有异物史和/或呛咳史,X 线胸片或肺部CT 表现为单侧肺气肿或肺不张,临床有做支气管镜的指征,应及时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常见于儿童,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患者,支气管异物如有明确的吸入史,结合典型的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并不能第一时间诊断的支气管异物比比皆是,原因很多,包括患者本身并无明确的吸入史,或者有吸入史但并未引起患者或我们医务人员的重视,胸片或胸部CT未见到典型异物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可能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相似,并且有可能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这更加让我们麻痹大意。而且如果异物长时间滞留支气管内,反复刺激局部支气管壁会导致肉芽组织或脓性分泌物从而掩盖异物,支气管镜下也未必能够直接看到异物。总之,我们能否诊断一个疾病,更多时候是我们能否想到这个疾病。


参考
1. 封志纯,等.儿童异物吸入的诊治和预防[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8):1383-1386
2. Foltran F, Ballali S, Rodriguez H, et al. Inhaled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ir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preventive aspects[J]. Pediatr Pulmonol,2013,48(4):344-351.
3. Chiu CY, Wong KS,Lai SH,et al. Factors predicting early diagnosis of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in children[J]. Pediatr Emerg Care,2005,21 (3):161-164.
4. Ahmed AO,Shuiabu IY. Inhaled foreign bodies in a paediatric population at AKTH Kano-Nigeria[J]. Niger Med J,2014,55(1):77-82.


来源: 医脉通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