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制度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一项新制度,旨在保障基层用药的安全有效和方便可及,切实减轻群众药费负担。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的“进、销、存、用”全程监管、基层医务人员药品的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制度与其他医改惠民政策有效衔接等问题,逐渐成为摆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面前的问题。
近年来,青岛市黄岛区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积极构建了基层药品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用药监管及医疗服务效率,完善拓展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健全基层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2009年开始,区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为所有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研发了基本药物配送与监管服务系统,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扫码仪器等设备,并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医院管理、医保结算报销、基本药物监管等系统整合实现一网相通,搭建起区、镇、村一体化的卫生服务信息资源共管共享平台,实现了“局监督部门、医保管理部门、药品配送企业、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卫生室”的日常业务五级联动,打造了“药品编码信息统一、信息资源共管共用”的黄岛版药管平台,实现了基层药品的“进、销、存、用”数字化、信息化监管。 同时,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延伸开发了低价药品议价管理模块,基层医疗机构在省网公布的低价药品信息中根据临床用药需要,按照“为需而采、首议定价、全区共享、同城同价、及时联动”和“谁议价谁定价格,谁定价格谁负责任”的原则,通过议价模块自行与配送企业进行阳光议价和价格信息发布,扩充了基层药品配备使用范围,满足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有效化解群众因药远医的矛盾; 延伸开发了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和电子病历抽审模块,创新性地将基本药物制度由实施初期的药品“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等日常事务性监管,向更高层次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等诊疗行为监管拓展; 依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延伸开发了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患者信息化管理模块,将高危人群的筛查、干预管理、患者随访、药物治疗等工作纳入全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单纯的行为干预向“防、治、康”综合干预拓展。借助该系统,实现了基层业务管理的三个转变和一个衔接,即药品采购由过去的现场预定向实时电子点配转变、镇村药物流向追溯空白向有序管理转变、处方审核由现场手工抽检向信息化异地实时监管转变,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了医改惠民政策的协同、叠加、促进作用,大幅提升了基层用药监管及医疗服务效率,真正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创新基层药品监督管理模式 实施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面临药品信息变换更替快、货源信息掌握不及时、医保信息对接难度大等问题;配送企业则面临基层药品用量掌握不准确、盲目备货导致资金周转周期长、备货不及时导致到货率低等问题。为破解上述影响药品供给的突出问题,我区搭建了联接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企业、医保管理部门、卫生管理部门的“黄岛区基本药物配送与监管系统”,将药品目录发布、供求信息更新、医保报销对照、药品入库出库、药品流向追溯、合理用药评价等功能嵌入信息系统实行闭环管理,打造了“分级点配、零库存点配、代购分发零资金占用”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医疗、医保、医药“三联动”。 配送企业通过平台及时发布配送药品存量信息,便于基层医疗机构精准制定药品采购计划;随时掌握所配药品在我区任何一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用量及存量信息,以便及时向有关生产企业组织货源,切实避免货源不足导致的临床药品断供现象发生。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平台实现采购药品的一键入出库,避免了手工录入信息错误率高的问题,减轻了药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根据配送企业发布的药品供应信息,对临床用量和货源供应双稳定的药品实行一周常用量备货,减轻了资金垫付、药品管护、药品损耗等压力,降低了药品管理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投入。 医保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对卫生部门允许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信息与医保报销药品进行在线比对,有效避免了手工比对误差大、控制难的问题,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卫生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发布、调整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基础信息,随时开展药品使用信息统计、异常药品流向双向追溯、合理用药在线质控等,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信息的全程在线监管,确保了基层药品的阳光采购、高效配送、低值损耗、合理使用。 三、推行基层药品在线审核点评制度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药价,但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由于知识储备少、专业能力弱等原因,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安全的用药行为,对群众健康构成了威胁。 2011年以来,我区在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础上,围绕解决基层医务人员“抗菌药物、激素”等药物乱用等问题,在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处方审核机构,统一制定了处方点评标准及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处方点评“周分析、月通报、季质控、年总评”工作制度。 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点评人员利用处方审核点评和绩效统计分析软件,每月按照不低于村卫生室处方量20%的比例进行常态化在线审核点评,定期召开乡村医生例会进行面对面反馈、培训和指导,并将其处方质量与基本药物补助资金紧密挂钩;区级层面依托青大附院以及区级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人力资源优势,组建了“黄岛区临床合理用药质控中心”和“黄岛区抗菌药物监测质控中心”,定期组织质控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对基层点评人员实施能力提升培训,持续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处方合理用药及处方点评能力。 通过长效落实“在线审核、即时反馈、定期培训、现场指导、经费挂钩”等综合管控措施,有效纠正了基层医务人员滥用“三素一汤”等不合理用药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药差错,切实降低了药物治疗风险,减少了抗生素耐药和激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显著提高了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愈率。 截至目前,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方合格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96.81%;抗菌药物使用率由以前的78%下降到37.96%,激素使用率由10.63%下降到1.54%,注射剂使用率由46.39%下降到25.19%,人均输液量由实施前的人均超过4瓶下降到人均1.7瓶,平均单张处方费用由17.3元降低到6.18元,降幅高达64.3%,年均为患者节省药费1800余万元,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维护了群众健康权益。 四、探索两病治疗药物免费供应制度 为充分发挥医改惠民制度政策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效果,2011年以来,我区以“区、镇、村”纵向一体化管理为基础,以慢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双线管理为突破口,以推行免费发放基础药物、患者双向转诊和健康知识普及三项措施为抓手,构建起了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新模式,将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有机结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提供健康教育、随访指导、行为干预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率,降低致残率,我区在部分农村镇街试点推行了两病患者治疗药物免费供应制度,组织医学、药学专家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遴选出“复方利血平片、卡托普利、尼群地平、二甲双胍、格列吡嗪、阿司匹林肠溶片”6种药品作为“两病”治疗基础药物,由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山东省药品采购平台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给村居卫生室,由乡村医生根据病情免费发放给“两病”患者自愿服用,所需资金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7万“两病”患者免费服药,累计免费发放价值149万余元的药品。据疾控部门评估显示:我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由2009年的11.8%上升到57.7%,血压控制率由2009年的2.7%上升到32.7%;糖尿病患者治疗率由2009年的34.8%上升到61.1%,血糖控制率由2009年的23.5%上升到45.4%,有效控制了“两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两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实现了“政府得形象、群众得实惠、机构得效益”的多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