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基层之声 国家政策 国家医保局最新通报: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从严从重处理!

国家医保局最新通报: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从严从重处理!

2025-02-11 阅读(2292)

近日,国家医保局一则通报,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医疗行业激起千层浪:对于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的医院,将采取从严从重处理措施。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信号,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持续升级,医院合规使用医保基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医保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一份清晰、实用的自查指南,无疑成为医院规范运营的“护身符”。

医保自查,为何势在必行?

医保基金作为老百姓的“救命钱”,关乎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个别医院受利益驱使,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虚假住院、冒名顶替、过度医疗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公平秩序。


为了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国家医保局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从完善制度法规,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系列组合拳持续发力。而自查自纠,正是医院主动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有效避免因违规行为面临的巨额罚款、声誉受损,更是医院践行社会责任、维护患者权益的必然要求。

重点聚焦9大领域,3月底前自查自纠

国家医保局明确,2025年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以往的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透析、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6个领域,新增肿瘤、麻醉、重症医学3个领域,形成9大重点领域对照自查。并且,各级医保部门需在3月底前,组织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对2023 - 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


这9大领域,或是医疗费用高、或是诊疗过程复杂,历来是医保基金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以肿瘤领域为例,抗癌药物价格昂贵,治疗周期长,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在药品采购、使用环节做手脚,骗取医保基金;麻醉领域中,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违规收费、滥用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重点领域开展全面自查,势在必行。

自查内容全解析,细节决定成败

1. 医保管理制度:医院需审视内部医保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与国家医保政策法规紧密接轨。从医保报销流程的设定,到医保费用审核机制,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规范。

例如,医保报销审核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资质,审核流程是否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划分,避免出现审核漏洞。同时,建议定期组织医保政策培训,让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可通过线上课程、线下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并进行考核,检验学习成果。


2. 费用结算与收费:仔细核查收费项目,杜绝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违规行为。比如,有的医院将本应包含在一次诊疗服务中的项目,拆分成多个小项目分别收费;或者对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药品和服务,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在费用结算时,要确保医保系统与医院财务系统数据一致,每一笔费用都有据可查。

医院可以建立收费项目定期复核机制,每季度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与医保目录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收费项目。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收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波动,立即进行调查。

3. 药品与耗材管理:保证药品耗材的进货、销售、库存记录真实完整,与医保报销数据精准匹配。在药品采购环节,是否存在虚高进价、收受回扣等问题;药品使用过程中,有无超适应症用药、大处方等现象。同时,对于高值耗材,要严格跟踪其流向,防止被违规挪用或重复计费。

医院可引入药品和耗材追溯系统,从采购源头到使用终端,实现全流程跟踪管理。此外,建立药品和耗材使用分析制度,定期对用量异常的药品和耗材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避免不合理使用。

4. 诊疗行为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直接关系到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是否存在无指征检查、治疗,诱导患者住院等情况。比如,一些医院为了增加收入,给患者开具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或者在患者病情未达到住院标准时,诱导其住院治疗。

医院可以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对常见疾病的诊疗流程进行规范,医生按照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减少不必要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生的自律意识。

飞行检查在后,严肃对待自查

4月起,国家医保局将对全国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情况,通过“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开展飞行检查。一旦发现医院在自查自纠中存在敷衍塞责、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等行为,必将从重处理。这意味着,医院若心存侥幸,试图蒙混过关,最终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暂停医保定点资格、甚至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医院应将此次自查自纠视为一次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契机,组织专业人员,对照自查指南,全面深入开展自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严格的医保监管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合规的医疗服务,守护好老百姓的“救命钱”。


来源: 官方媒体 网络新闻 仅作分享 侵删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