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为脑中风(又称脑卒中)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脑血管疾病,但近几年来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范围内,35岁以下人群发生卒中占总数的9.77%,每4个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脑卒中,提示卒中发病逐渐年轻化,90后发生卒中已不再是新鲜事。
追其原因,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懒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输在了懒得上面,懒得运动,懒得喝水、懒得做饭、懒得……。
长期不运动或不喝水不仅会使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液粘稠度,易产生血栓;长期外卖,先不说卫生,高油高脂高热量是避免不了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累积的一个结果。
2.贪
这里指的是贪吃、贪喝、贪抽、贪练(超负荷的锻炼或不规范的锻炼)。
贪吃:现代人偏爱一些高盐高脂食物,如油炸、腌制类的食物,对控制血压血脂不利,造成血脂、血压异常,增加脑中风的风险。
贪喝:有些年轻人还酷爱喝酒或饮料,各种饮料,碳酸的、果蔬的、功能性的,五花八门。日本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一天饮用一杯软饮料的女性,大脑出现血栓的几率增加大约八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贪抽:烟草之害在医务界是公认的,烟草不仅致癌,还能使心率加快,末端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0%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吸烟引起的。
贪练:还有就是一些年轻群体,超负荷的锻炼或不规范的锻炼,如过度的瑜伽拉伸、按摩不当、情侣间颈部“种草莓”等,造成颈/椎动脉夹层引发脑中风。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是目前青年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有数据统计表明,约20%的脑卒中患者为45岁以下,其中颈内动脉夹层占70%~80%,椎动脉夹层动脉病占15%。
3.熬
熬夜:目前中风年轻化,熬夜可能是催化剂。熬夜让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因此会分泌更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心率加快,末端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熬夜也会使血糖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熬夜导致高水平的血糖会让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更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因熬夜打游戏、打麻将、加班引发脑中风的新闻层出不穷。
不光是熬夜,长期的情绪压抑也同样会导致脑卒中,所以需要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尽量别熬,熬着熬着可能就血压升高了,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脑中风在来临之前,其实会出现一些预警信号,但很多人会将这些信号忽略,以至于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1.眩晕、反复头痛:突然发生眩晕,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人会伴有恶心或耳鸣。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突然反复出现严重头痛,或短时突发遗忘。可能是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所致。
2. 嗜睡、疲惫,不分时间地打呵欠。可能是动脉阻塞导致的大脑缺血引起,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3. 一过性眼前发黑或视物模糊、重影。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高,且持续的时间也会增加。
4. 舌根发硬、说话含糊不清、口角歪斜
5. 半身麻木伴肢体乏力,无法行走或者走路容易跌倒。
重要提醒:发生脑中风后,抢救时间就是生命,抢救越及时预后越好,抢救不及时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等,乃至失去生命。
所以,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就医。
进入冬天后,由于气温下降导致的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变慢、血压波动大等原因,会造成脑中风发病率升高,生活中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安全过冬。
1. 治疗原发病,减少风险
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密切关注,及时就医。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30/80 mmHg
正常的血脂的指标为0.45-1.7mmol/L
血糖:空腹状态下标准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2. 膳食平衡
膳食平衡对于健康的心脏和血管系统至关重要。可以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未加工的谷物﹑瘦肉、鱼和豆类,并限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入。含有酒精的食物或酒不可以多贪,避免不了地遵循适量原则,白酒不超过1两,红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750ml。
3. 适当地锻炼
每天至少3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球、瑜伽、太极等,有助于血压循环对于心脑血管健康有帮助,冬季不宜早晨锻炼,傍晚时分比较合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运动计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戒烟
不管是何种方式的烟草,都有害健康,二手烟也不例外。
5. 避免熬夜
尽量保证晚上11点到早晨6点这个时间段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