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基层之声 地方动态 哈尔滨: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难之“痛”

哈尔滨:以医联体之“通”破解群众看病难之“痛”

2018-03-28 阅读(4360)


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近年来哈尔滨市以医疗联合体试点为抓手,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前已建成医联体79个,“大医院拥挤、社区医院冷清”的局面正在缓解。

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及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通过更好的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1522203319240071479.jpg


这里是市第一医院远程医学中心,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会诊,通过医院远程会诊平台,肿瘤科医生和患者家属与北京3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进行交流。在哈尔滨就能预约北京专家,进行零距离问诊,昨天才提交预约申请,今天就和北京专家通过屏幕面对面,这样高效便利的医疗联合体互动让患者家属连声称赞。


1522203184783000803.jpg



【同期声】患者家属 王女士

我母亲得了癌症,我们特别希望带她多去北京上海什么的医院看看,但是这路程太远了,老人身体不允许,我昨天来了市一院才知道有这样的远程会诊,真的是特别好。

远程医联体会诊为患者节省了部分挂号问诊费用以及往返路费和食宿费等开支,根据测算,每位会诊患者减负约4千元左右。

【同期声】市一院远程医学中心 杨洋

我们医院去年对上级医院的会诊数是205例,主要是北京301医院、宣武医院、北医三院等,而对下远程是和下设的医联体,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县医院比如延寿人民医院等。

除了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进行对上一级的远程联合问诊外,市第一医院还不断加强对下一级医联体的交流合作。王聃是神内二科医生,从3月1日起她和心内科的同事被一起派驻到通江尚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社区诊疗工作,为20多位住院老人以及社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

【同期声】市一院神内二科主任 王聃

我们为这边提供双向转诊等等,还给这边的社区医生讲课,这段时间我觉得通过与社区医生交流,我自己也有了提升,还可以通过所学为社区的患者和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觉得医联体模式真的很好。

数据统计,2017年初至2018年2月末,市第一医院共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才58人,安排社区讲座86次,授课专家86人,参加的居民1800多人;组织义诊31次,义诊专家123人,义诊服务居民1500多人,医联体的联合互动,让社区百姓和基层医疗机构都受益匪浅。

【同期声】道里区通江尚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院患者 彭健

我觉得非常好,他们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医院来给我们看病,省心也省事。

【同期声】道里区通江尚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齐轩

我们每个月月初跟他们申请我们这个月需要哪个科室的医生过来,这样的话,特别有针对性,他们来了给我们的医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培训,还帮助我们一些慢性病患者进行医疗指导。

为了让医联体工作更加规范,2017年市第一医院还先后出台了《医联体派驻人员制度》和《派驻人员考核制度》,规定所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医生职称聘任前必须要参加医联体工作满2个月,保证医联体中至少18家医院都有医生出诊,真正把医联体工作做实。对于工作突出人员,医院在聘任职称、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大大调动了高职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2017年11月,我市以市第一医院为龙头成立了“哈尔滨市基层医疗集团”,截至去年12月末,签署协议的医联体单位达34家,有力的推进了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同期声】市一院副院长 杜继伟

基层医疗集团成立后,我们的医联体由原有的3+2+1向3+N模式转变。


1522203573988030717.jpg


据市卫计委统计,自2014年11月,我市启动医联体试点以来,共建成医联体79个,其中主城区由二级以上医院牵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30个。2018年,我市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将更进一步,在原有医联体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广建设实质性紧密型医联体,实行人财物真正统一,并将争取打破原有双向转诊中的资金限制,将医联体上级医院50%左右的专家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团队开放,签约居民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挂号、预留床位,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开创我市医联体工作新局面。


来源: 哈尔滨新闻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