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重症慢性病患者群体的无序就医,是当前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重要原因。8月1日,河南焦作市人社局印发《焦作市门诊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要求,从7月1日起,焦作市本着分期分批、分步实施、由点及面,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首批选定8家一级医疗机构作为门诊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单位,从城镇职工门诊重症慢性病签约患者试点开始,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门诊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
据悉,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将不断提升焦作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模式,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这是焦作市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探索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按人头打包付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群众的一项新举措,在我省尚属首家。
据了解,目前,焦作市市直享受门诊重症慢性病待遇患者2万余人。纳入焦作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有24种,分别是:恶性肿瘤(放疗、化疗,不含非小细胞肺癌);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含透析);异体器官移植患者(抗排异治疗);高血压Ⅲ期(有心、脑、肾、眼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不含Ⅰ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或有心、脑、肾、眼并发症之一);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肝硬化;帕金森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精神分裂症;股骨头坏死;硬皮病;丙型病毒性肝炎;支架术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冠心病(非隐匿型);肺结核(免费项目除外,不含耐多药肺结核);强直性脊柱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癫痫病。
当下,社区医院患者就诊量不饱和,而大医院人满为患。据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调查发现,在焦作市三甲医院门诊中,很大一部分病人是慢性病患者,其中又有一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只需开药维持常规治疗。
据了解,焦作市坚持患者自选、政策引导的原则,以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首批门诊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单位为8家一级医疗机构。
《办法》规定,门诊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实行签约医生服务制。凡焦作市享受门诊重症慢性病待遇患者(传染病、精神分裂症、肿瘤放化疗以及其他急重症患者除外),均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签约医生服务制,签约医疗机构由患者自选。签约医疗机构专门指定3~5名全科医生负责提供服务,签约医生对慢性病患者实行一对一全程健康服务管理。签约医生根据签约患者的健康状况,定期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疾病治疗、免费检查化验、健康体检、健康咨询、膳食指导等,对重症患者开展专家预约上门送医送药,不定期聘请知名健康管理专家举行健康讲座,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有效降低慢性病群体住院率,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实行医疗联合体专家坐诊制。基层医疗机构要和上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确保上级医院资深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指导签约患者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合理施治,开设慢性病专家预约咨询服务热线,服务好慢性病患者,保证每个慢性病患者每年接受上级医院专家诊疗1~2次,在慢性病就医卡上作好专家诊疗记录,并在门诊日志作好慢性病患者就诊登记。
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基层医疗机构为签约患者提供优先转诊服务,帮助预约上级医院专家诊疗。上级医疗机构对基层签约患者开设绿色通道。需要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的,按照逐级转诊规定,由签约基层医疗机构出具相关证明方可转诊,基层医疗机构要作好住院转院登记。遇急诊患者,可先住院后登记。康复期患者要及时转至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实行门诊重症慢性病鉴定初审制。基层医疗机构指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负责门诊重症慢性病日常申报的初审工作。需要参加门诊重症慢性病鉴定人员,持焦作市门诊重症慢性病认定表、就诊病历等相关资料,报基层医疗机构初审后,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再定期组织专家对参加鉴定人员进行复审和鉴定。
记者了解到,凡在基层医疗机构定点就医的门诊重症慢性病患者,药品费用和签约服务费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付费方式。
药品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算控制,按季度拨付。预算额度暂定为每人每月统筹支付150元,由各医疗机构结合病人病情调剂使用。“签约人数以年初人数为准,年度中间不做增减调整,以后每年根据签约人数、病种类别等另行测算商定定额标准。签约患者外购药费用纳入药品总额预算费用结算。”该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
门诊重症慢性病签约服务费(含检查、化验、诊疗、健康指导、慢性病综合检查等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按签约人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按季度支付。签约患者因同种疾病住院治疗的,住院统筹费用从签约服务费中扣减。签约患者外出检查、化验费用纳入签约服务费结算。年度内签约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低于90%的,按10%比例扣减签约服务费。对门诊重症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效果,由专人负责按季度评价。
据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就医,强化对慢性病诊治的规范管理,既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又可节省医药、医保费用支出,并将大大缓解大医院接诊压力,从根本上改善看病难的局面,实现“社区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去”,为逐步扩大到常见病、多发病进社区,真正实现社区首诊的医疗改革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