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运动康复、骨科康复、产后康复、儿童康复等专科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许多民营康复机构以非医疗机构形式(如康复中心、工作室等)出现。这类康复机构主要提供康复指导、健康咨询、运动保健等服务,然而在宣传和服务过程中,若不注意其行为是否“越界”,则可能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
以下是汇总的一些康复机构违规宣传被罚案例:
河南省漯河市某颈肩腰腿疼康复理疗店在店内宣传“完全可以康复治愈的、全球首创‘多功能埋线针’、‘万能注射疗法’”等内容,夸大治疗效果并作出保证性承诺。这些宣传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2023年4月,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陵分局依法对该店处以10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11月,江苏省淮安市某康复医院为宣传该院的“针灸疗法“和“骨伤垫压治疗法”,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助力康复!四肢瘫痪6年患者重拾行走计划”和“运用中医骨伤垫压治疗法帮助82岁老太康复行走”的软文广告。这些广告含有“立竿见影,短期内得到恢复,良好疗效”等表示诊疗效果的内容,被市场监管局认定违反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罚款3000元。
2021年8月,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上海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的网站监督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网页上发布有“上海XX是致力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等严重发育障碍的连锁儿童康复指导机构。”、“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与认知训练、心理康复、集体训练课、感觉统合训练等康复训练技术项目”、“针对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康复师团队经验丰富”等医疗服务广告内容。
经查明,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包含诊疗服务,且未取得医疗资质。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其处以2万元的罚款。
北京某运动康复机构在大众点评平台开展“腰椎间盘突出康复”项目宣传,并在商品服务页面有“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卫健委认证康复团队 科学、系统、个性化定制康复”的文字和图片表述。但由于该机构未能提供广告宣传中“认证”信息的依据,最终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虚假广告,罚款10万元。
长沙某健康管理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案例文章,讲述一位患者的康复之旅。经监管部门调查,文中提到的术后康复训练服务并未实际发生,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也是虚构的。监管部门认定该广告为虚假广告,并按照广告费的三倍对其进行罚款。
上海某诊所在其美团平台上发布“产后腰臀塑形盆底修护”的广告,并通过线上组建名为“仁心济世盆底运动康复互助协作”的微信群,将成员简称为“仁济盆底协作会员”。监管部门认为,该诊所使用“仁济盆底协作会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设的“上海仁济盆底诊疗中心”相混淆,给消费者造成误解,认定该广告为虚假广告。
海宁市某康复医院在其官网对其医院诊疗科目、床位数、设备情况等进行介绍。监管部门经调查发现,该医院将其核定床位100张写成300张、没有开设疼痛科写成开设疼痛科,并对其康复设备进行了虚假的宣传描述。最终,监管部门认定该医院发布了虚假广告,对其进行了罚款。
北京某康复医院管理公司委托第三方制作了含有“国内顶级康复专科医院、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落户,组建领先的康复医院团队,积极开展国家级的康复医学科研项目和国际医学合作项目、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康复专科医院”等内容的广告,并发布在自设网站上。监管部门经查发现,上述广告内容为该公司杜撰,与事实不符,认定为虚假广告并予以罚款。
根据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康复服务广告中若涉及疾病治疗功能或使用医疗用语的,则可能被认定为“医疗广告”。特别是在自媒体平台上,康复机构通过直播、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宣传时,需格外注意避免使用医疗用语或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内容,以免违反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