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表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公益性和积极性的关系。
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朱洪彪表示,要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抓住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窗口期,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加科学、精细和规范,使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能够弥补医疗成本、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突出公益性发展方向。
为调动积极性,应从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共同发力,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与薪酬相匹配。持续推进职称改革,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第一线。建立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大力表彰好医生好护士,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让医保支撑更加有力
江苏省是2021年7月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时隔近三年,11个综合医改重点省份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在发布会上,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在介绍经验时,强调了薪酬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性。
在谭颖看来,一方面,要让“医保支撑更加有力”。江苏省近年来推动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2023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99项,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对高水平医院使用创新技术的新项目定价申请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要让“人事薪酬制度更具活力”。
江苏省对卫生急需紧缺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纳入事业编制。按照公立医院的人员总量核定岗位总量,提高高级岗的比例。对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所需薪酬总量单列的办法。
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瞄准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治疗难题,公立医院还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在该场发布会上分享了浙大一院的做法。他表示,要聚焦临床问题打通医学创新的全链条。医院出台了一揽子的创新扶持措施,初步改变了既往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学家工作相脱节的问题,极大填补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鸿沟,形成了良性循环。
梁廷波还提到,要多维度塑人才,激发发展接续动力。比如,统筹各方面资源,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建立“重医德、破五唯、看特长、一招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
2022年,国家层面选择了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据朱洪彪介绍,两年多来,该试点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和成效,试点医院疑难复杂疾病救治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医院运行效率等普遍好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
试点工作的重点之一就在于“推进人才培养”。朱洪彪表示要以国际视野招揽优秀人才,加强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的培养锻炼,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团队和高水平的专科人才梯队。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以人才、创新、技术、信息等为重点,推动试点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有医护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医务人员的付出与薪酬相匹配是合理且迫切的需要,希望薪酬体系能体现出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