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适宜技术】骨伤类—石膏固定技术

【适宜技术】骨伤类—石膏固定技术

2018-06-21 阅读(14699)

⊙编辑:杏林君



石膏固定技术是骨伤科常用的临床治疗技术之一,其治疗骨折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该技术能保持躯干和肢体于某一特殊位置,从而减轻或消除患部的负重,促进组织和骨折的愈合及矫正肢体的外形,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及护理方便的优点。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


石膏固定之前,应预先准备好石膏工作台﹑石膏绷带﹑石膏衬垫(棉织套、棉花卷、软毡等)﹑胶布、纱布绷带﹑水桶(盆)﹑石膏刀﹑石膏剪﹑石膏撑开器﹑石膏电锯等。


(二)皮肤准备:


伤肢局部处理应清洁伤肢皮肤,若有张力性水泡者应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后外涂龙胆紫;若有创口应更换敷料,并注意胶布条要纵行粘贴,避免环行,以免伤肢肿胀后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三)石膏的衬垫


为保护骨突部的皮肤和其他软组织不被坚硬的石膏压伤,必须在骨突部放置衬垫,衬垫常选用棉纸、棉垫、棉织纱套等。根据衬垫的多少,可分为无衬垫石膏和有衬垫石膏,无衬垫石膏是仅在骨突处放置衬垫,其他部位不放置衬垫,其固定效果好,多用于手法整复后之骨折,但易影响血运或压伤皮肤,故现少用;有衬垫石膏是将整个肢体先用棉纸或棉花等由上而下全部包好,其固定效果稍差,但对皮肤及血运影响小,患者感觉舒适。


(四)固定体位


一般置固定关节于功能位。


(五)石膏绷带的浸泡及去水


将石膏卷或折叠好的石膏条轻轻平放于30℃~40℃的温水桶(盆)内,根据操作速度,每次放入1~2个,待气泡出尽后取出,以手握其两端,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


(六)制作石膏条


有干、湿两种。


1.干石膏条:用干石膏绷带,按要求铺展,折叠数层,制成干石膏条,然后按折好,捏住其两端放入水中浸泡,取出挤去多余水分后应用。


2.湿石膏条:将浸湿去水的石膏卷,按所需的长度,在石膏台上迅速铺展,来回折叠,边铺边用手抚平,以驱尽气泡,使各层凝合密切。


(七)包扎石膏绷带


包扎石膏卷时,一般由上而下顺序包缠,要将石膏卷贴着肢体向前滚动,使下圈绷带盖住上圈的1/3,并注意保持石膏绷带的平整。在躯干及肢体的曲线明显,粗细不等之处,当需向上、下移动绷带时,要提起绷带的松弛部分拉回打折,使绷带贴合体表。


操作要迅速、敏捷、准确,两手相互配合,即一手缠绕绷带,另一手朝相反方向抹平,要使每层石膏之间紧密贴合,不留空隙。石膏的上、下边缘及关节部位要适当加厚,以增强其固定作用。


整个石膏的厚度以不折裂为原则,一般为8~12层。


(八)塑捏成形、修整及标记


1.当石膏绷带包至一定厚度尚未凝固时,可用手掌在一定部分施加适当均匀,平面性的压力,使石膏能与肢体的轮廓相符(须在数分钟内完成),以增强石膏的固定性能,如足弓的塑形。此外。移位骨折石膏固定后,为维持骨折的对位,可采用加压塑形的方法使石膏与肢体外形凹凸一致,形成三点固定作用力,以有效地控制骨折的移位。


2.修整的目的是切去多余部分石膏绷带,充分暴露未固定的关节,以免妨碍其功能活动。边缘处石膏如嵌压过紧,可将内层托起,并适当切开,以解除压迫。此外,修整石膏边缘有利于美观。


3.为便于计算治疗时间和判断治疗情况,可在管型石膏外用色笔注明诊断、受伤(或手术)及固定日期,有创面或切口者,亦应注明,以便开窗。


(九)固定注意事项


1.石膏固定前应明确分工,维持固定体位1~2人,制作及浸泡石膏条1人,包缠及成形1~2人。操作人员之间应职责分明,且必须协调配合,井然有序,不可临床时忙乱,延误而影响固定效果。


2.制作湿石膏条时,须避免出现皱褶,每叠一层均须用手掌抚平,以驱尽气泡,使石膏的每一层凝固密切。石膏卷不可浸泡过久,或从水中取出后等待过久再使用,否则,石膏将凝固失效,勉强使用,各层石膏绷带将不能互相凝固为一个整体,因而影响固定的效果。


3.上、下移动包缠时,不能采用翻转石膏卷的办法消除绷带的松弛部分,否则,可在石膏绷带的内层形成皱褶而压迫皮肤。


4.石膏干固前,不能变动患肢的体位,否则会使石膏折裂而失去固定作用,并可能在关节的屈侧产生内凸的皱褶,此皱褶外观不明显但向内可压迫皮肤,甚至影响肢体血运。为加速石膏的干固,可用电吹风或红外线灯泡烘干。


5.助手在托扶石膏时只能用手掌,而不可用手指抓握,因其同样会造成石膏内凸而压迫患肢。


6.石膏固定完成后,应抬高患肢,以利消肿,下肢可用软枕垫高,上肢可用输液架悬挂;肢体肿胀消退后,如石膏固定过松,失去作用时,应及时更换石膏。


7.寒冷季节应注意患肢外露部分保暖。炎热季节,对包扎大型石膏的病人,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暑。


8.防止局部皮肤尤其是骨突部受压,并注意患肢血液循环有无障碍,如有肢体受压现象,应及时将石膏纵行全层剖开松解,进行检查,并作相应处理。


9.石膏固定期间,应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及石膏内肌肉收缩活动,并定期进行X线摄片检查。


二、石膏的开窗、剖开、切开矫正和拆除


(一)石膏开窗


1.目的:是解除肢体某些部位的压迫,或方便创口检查,引流或拆线。如头颈、胸部石膏,须在颈咽部开窗,以利呼吸和不妨碍意外抢救;石膏背心等躯干石膏常在胸腹联合处开窗,以利呼吸及饮食;四肢管型石膏的骨突部,以消除石膏压迫引起的持续性疼痛。


2.方法:需要开窗者,应在石膏未干固之前,按需要的大小及部位,在石膏上作一四边形(或其他形状)的全层切开,待石膏干固后(一般术后第二天),将石膏块取出,换药后放归原处,外面再用绷带包扎。如需要紧急开窗,可用石膏电锯锯开,处理完毕后,需将石膏块安放原位并包扎,以免由于该处压力降低致使组织膨出,而在石膏窗边缘形成压迫性溃疡。


(二)石膏剖开


1.指征:①急性损伤早期,估计肢体肿胀可能继续加重,甚至造成石膏内肢体缺血者;②石膏固定过程中,肢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表现,需紧急处理者。


2.方法:针对性石膏剖开者,可在包石膏前,于预计剖开的轴线,置一湿绷带条,剖开石膏时,一手拉起纱布条的一端,一手执刀切开石膏,并取出纱条;然后用一浸湿的纱布绷带包绕一次,使绷带与石膏粘在一起,石膏干固后固定性能不变。若固定过程中,肿胀处嫌石膏过紧时,仅需将剖缝处的纱布剪开,于剖缝处用撑开器扩大一些,并在剖缝处填妥棉花,外用绷带包扎。

急诊石膏剖开者,应将石膏的两侧用电锯剖开,使之形成前后两部分,再作处理,如血液循环改善者,可再将绷带包扎。


(三)切开矫形


以矫正成角畸形为例,石膏干固后,于成角凹侧横形据开石膏周径的2/3~3/5,撑开锯开处,矫正成角畸形,并填入相应大小的楔形木块。再以棉花填塞剩余空隙以保持压力,预防肿胀发生,最后用浸湿石膏绷带封闭裂隙。


(四)拆除石膏


骨折愈合拆除石膏时,应用石膏锯纵行剖开石膏,锯开时防止损伤皮肤。拆除后,应洗涤皮肤并用弹力绷带包扎,并加强锻炼以防止发用废用性水肿。


三、常见石膏类型及操作方法


(一)石膏托


主要用于四肢骨折、创伤以及手术后的外固定。应用最多,但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使用目的选择应用,特别是要注意关节部位的固定位置和时间,以免造成关节功能障碍。


1.前臂石膏托


患者可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固定范围:自前臂上1/3至掌横纹,手指需要固定的须将石膏托向远端延长。拇指不需要固定的应将大鱼际露出,以便拇指充分活动。石膏托一般放在掌侧。前臂旋前或中立位,腕关节30°背伸位,拇指对掌位,掌指关节功能位。


操作方法:用卷尺测量由前臂上1/3到掌横纹的长度,取宽10cm或7cm的石膏卷一个,泡水后,按测得长度做厚约8~10层的石膏片,上面敷以棉花或棉纸,再用绷带固定在上述部位。注意保持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功能位。


2.全臂石膏托


患者坐位、立位或仰卧位。固定范围自腋下到掌横纹。固定位置是肘关节屈曲90°,腕背伸30°,前臂中立或旋后位。石膏托可放在伸侧或屈侧。操作方法同上。可用宽10cm的石膏卷制作。


3.短腿石膏托


患者仰卧位,助手扶患侧小腿,足部伸出台外。坐位则膝关节屈曲,小腿下垂在台外,足部放在术者膝上。固定范围自小腿上1/3至超过足尖1~2cm,一般都放在小腿的后方。固定位置:踝关节90°,足中立位,趾伸直位。操作前用卷尺测量好长度,用10cm或15cm宽的石膏卷,泡水后按上述长度制成厚约10~12层的石膏片。石膏片上放棉花或棉纸,跟骨和两踝部的衬垫要厚些。然后将石膏托和衬垫物用绷带固定在小腿后方。长久使用的石膏托在凝固后可拿下装衬里。


4.长腿石膏托


患者仰卧位,由助手扶持患侧下肢。俯卧位,足伸到台外。固定范围自大腿上1/3到超过足尖1~2cm,一般均放在下肢的后方。固定位置为膝关节在165°微屈位,其他位置同短腿石膏托。


操作:先用卷尺测量好长度,将15cm宽的石膏卷泡水后制成适当长度,厚约12~14层的石膏托。腓骨头、跟骨与两踝部要多放些衬垫,然后将石膏托用绷带固定在下肢的后方。


5.石膏夹板:按石膏托的方法制作两条石膏带,分别置贴于被固定肢体的伸侧及屈侧,用手摸贴于肢体,绷带包缠。石膏夹板的牢固性优于石膏托,多用于骨关节损伤后肢体肿胀,便于调节松紧,以防影响肢体血运。


(二)石膏管型


1.前臂石膏管型


患者体位、固定范围和固定位置均与前臂石膏托相同。将备好的衬里套在患手及前臂上,近端达肘窝,远端超过掌横纹。腕关节用棉花或棉纸垫好,各关节保持功能位。用10cm或7cm宽的石膏卷将前臂及手掌缠绕2~3层使成雏形,再将一适当长度的石膏片放在掌侧或背侧,外面再用石膏卷缠绕1~2层。待石膏凝固后,修剪管型两端,将衬里向外翻转、固定,并做好标记。


2.全臂石膏管型


患者体位、固定范围与固定位置均与全臂石膏托相同。做悬垂石膏时肘关节屈曲角度应小于90°,使重力通过肘关节达到向下牵引的目的。制作时腕关节和肘关节都用棉花或棉纸做衬垫,其余操作同前臂石膏管型。


3.短腿石膏管型(石膏靴)


患者仰卧,小腿由助手扶持;或取坐位,小腿下垂,足放在术者膝上。固定范围及固定位置同短腿石膏托,但足趾背侧必须完全露出。操作时用卷尺测量小腿上1/3后方到超过足趾和小腿上1/3前方到跖骨头前方的距离,按此距离制做6层石膏片两条。穿好衬里,在胫骨前缘、两踝、足跟及管型上、下开口处放些棉花衬垫。泡10cm宽的石膏卷两卷及预制石膏片两条。先用石膏卷在患肢缠绕2~3层,使成雏形。再放上前、后石膏片。外面再用石膏卷缠绕2~3层。石膏缠好以后,注意模造足弓。待石膏管型凝固后,再修剪边缘,将衬里外翻、固定,并写好标记。


4.长腿石膏管型


患者仰卧位,患腿由助手扶持或用支架悬吊。固定范围为:后方自大腿上1/3到超过足趾1~2cm,前方自大腿上1/3到距骨头,足趾背侧全部露出。固定位置与长腿石膏托相同。为了避免患肢在管型内旋转,也可使膝关节多屈曲一些。操作方法基本上与短腿石膏管型相同,注意在腓骨头处多放些衬垫物。


胫腓骨骨折用长腿石膏管型固定后,如发现有成角畸形,可在成角的凹面及两侧将石膏型周径的3/4横行切开,衬里不必切开。以成角凸侧(未切开部分)为支点把石膏管型掰开,至成角畸形完全纠正为止,再将石膏型的缺口补好。应用此法时,应注意避免石膏过多地压迫凸侧软组织而造成压迫性坏死。


(三)人字形石膏


人字形石膏主要用于肩、髋等关节。肩人字石膏为将石膏绷带缠绕于胸肩及一侧上肢而成。多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结核以及肩关节融合术后。髋人字石膏,用石膏绷带缠绕于腹部,包括双侧肋弓及一侧下肢,于关节部位可用石膏条予以加强。如将两侧下肢皆用石膏绷带缠绕则称为石膏裤。髋人字石膏在临床上较常用。主要用于髋关节结核、髋部矫形手术或髋关节融合术、股骨骨折等。


1.肩人字石膏


清醒患者采用站立位;全麻手术后患者可采用仰卧位。站立位时,患侧上臂用支架悬吊,患手扶在立柱上。无此设备时可用人扶持。仰卧,头部放在石膏台的台面上。此台面与骶托之间放一宽约10cm,长约40cm的薄木板。患者的背部和腰部即仰卧在此薄木板上,骶部放在骶托上。患侧上肢用吊带吊起。


固定范围应包括患侧全臂、患肩、胸背部及患侧髂嵴。常用的固定位置是肩外展75°,前屈30°,前臂旋后位并与身体的横切面成25°,肘关节屈曲90°,腕背伸30°。在此位置手掌与口部遥遥相对。操作前躯干及患侧上肢均穿好衬里。用剪好的大片毡子覆盖患肩、胸背部和患侧髂骨嵴。患侧腋下、肘、腕部均用棉花或棉纸垫好。用宽15cm泡好的石膏卷将患侧上臂、患肩及躯干缠绕3~4层,使成雏形。将六层石膏片放置在肩关节周围,用以连接上臂和躯干部分。躯干部分的下缘,胸背部周围和患侧髂棘部分也要用石膏片加强。外面再用石膏卷缠绕2~3层。石膏凝固后,继续完成上臂以下部分的石膏管型。应注意加强肩部和肘部的连接,以免日后石膏在肩、肘部折裂。为了加强肩部的连接,可在肘部与躯干部分之间加一木棍加强。石膏全部凝固后,修剪边缘,将衬里向外翻转固定,并写好标记。


2.髋人字石膏(石膏裤)


患者仰卧位。先穿好腰部和下肢的衬里。有专用石膏台的可将患者放在石膏台上。头部和上背部放在台面上,腰部悬空,骶部放在骶托上,两下肢用吊带悬挂。没有专用石膏台的,可将一个方凳放在手术台或长桌上,以支持头部和上背部,骶部放在一个铁制骶托上。两下肢可由助手或术者本人扶持。


固定范围:单腿石膏裤裤腰部分的前方由肋缘到耻骨联合,后方由腰1~2棘突到骶骨下方。会阴部要充分外露,以便护理大小便。裤腿部分与长腿石膏管型相同,上端与裤腰部分相接。双腿石膏裤时,患腿与裤腰部分与单腿石膏裤相同,健侧大腿(膝上5cm)也包括在石膏型内。


固定位置:腰椎平放,两髋各外展约15°~20°,屈曲约15°~30°(按需要),膝关节在165°微屈位,其他位置同长腿石膏管型。


操作:穿好衬里后,患者仰卧石膏台或方凳和骶托上。腰部用毡围绕,两侧髂、骶部,大粗隆、髌骨、腓骨头、胫骨前缘,两踝和足跟都放些棉花衬垫。在衬里与腹壁之间放一薄枕,待石膏型凝固后将其取出,这样裤腰与腹壁之间便留有较大的空隙,给患者留有饮食和呼吸的余地。


用15cm宽泡好的石膏卷把腰部和大腿中、上部缠绕3~4层,使成雏形。在髋前方放交叉的石膏片两条,侧方放一条,后方放一条。再用长石膏片把裤腰的上、下缘各缠一圈。以后再缠石膏卷2~3层。石膏凝固后,继续完成石膏裤的裤腿部分,其方法与长腿石膏管型相同。为了坚固可在石膏裤的两腿之间放一木棍。最后修剪边缘,翻转衬里,并写好标记。


(四)石膏床


病人取俯卧位固定。根据病变部位,于胸腰背部或头颈胸背部,将浸泡后的石膏绷带来回折叠到所需厚度,使成一板状模子。取下,等完全干燥坚硬后,病人即可仰卧于此石膏床中。此方法多用于脊柱结核或脊柱骨折的病人。目前一般较少应用,仅用于不合作之儿童。


仰卧式石膏床患者取俯卧位。俯卧式石膏床患者取仰卧位。胸腰椎病人用仰卧式或俯卧式均可。固定范围:仰卧式上方起于胸1~2棘突,下方到小腿中部;俯卧式上方起于胸骨柄,下方到小腿中部。颈椎或上胸椎病人只能用仰卧式,而且必须包括头、颈部。固定位置:脊柱尽量按正常生理弧度,两髋稍屈曲并适当外展,膝关节稍屈曲。


操作方法:以仰卧式石膏床为例。患者俯卧,腰背部包括两下肢后方垫以衬里和毡子。骶骨下方至两大腿下方内侧开窗,以利患者排便。


按下列部位预制6层石膏片:①由肩部到膝下两条;②横贯两肩一条;③横贯腰部一条;④横贯两小腿之间一条;⑤沿开窗四周四条。用宽15cm的石膏卷平铺4~5层,制成石膏床的雏形。将上述石膏片循序放好。上面再平铺石膏绷带4~5层。凝固后修剪边缘,翻转衬里,并写好标记,干燥后再让患者仰卧其上。


(五)其他


预防、治疗脊柱疾病经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石膏制器材有固定石膏帽、石膏围领、石膏背心、颈胸石膏、头颈胸石膏、颈胸腰石膏、侧弯矫形石膏以及蛙式石膏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类型。


1.“8”字石膏


此石膏可用以固定锁骨骨折。患者坐位,两手插腰,两肩后伸。先将患者两肩、两腋及上背部均垫以棉垫、棉花或棉纸。骨折整复后助手用膝部顶住患者后背,两手拉患者两肩向后伸。术者用10cm宽的石膏卷沿“8”字走行,通过两肩的前方交叉于后背。一般共缠绕8~10层即可。


2.石膏围领


用于颈椎固定。患者坐位,固定范围上缘前方托住下颌,上缘后方托住枕骨结节。下缘前方到胸骨柄,后方到胸椎2~3棘突,左右两侧到锁骨内l/2。颈部先穿衬里,围以毡垫。用宽10或7厘来的石膏卷缠绕2~3层,使成雏形。在围领的前、后、左、右各放一短的6层石膏片,再用石膏卷缠绕l~2层。石膏凝固后修剪边缘,翻转衬里,并写好标记。


3.躯干石膏背心


患者立位,能站立的患者尽可能采取此体位。患者直立,两手扶吊环;如果仰卧位,腰部用宽约10cm的坚固布带悬吊在石膏台上,待石膏背心上好以后,再将布带撤出;两壳法:此法可用于既不能直立,又不便吊起的病人。患者仰卧石膏台上,腰部以薄枕垫起。先做好前部石膏壳,待其凝固,取下后烘干,数日后患者俯卧在前方石膏壳里,再制做背部石膏壳。最后将两个石膏壳用石膏卷连结在一起。


固定范围前方上起胸骨柄,下达耻骨联合。后方上起胸椎中部,下到骶骨中部。使胸腰部脊柱在后伸位固定。先穿好衬里,摆好体位。按预计固定范围垫好毡子。按测量长度预制6层石膏片8条,计:①由胸骨柄至耻骨联合左右各一条。②由胸推中部到骶骨中部左右各一条。③由胸骨柄绕到骶骨中部左右各一条。④由胸椎中部绕到耻骨联合左右各一条。用宽15cm的石膏卷缠绕2~3层,使成雏形。循序放好上述8条石膏片,再用石膏卷缠绕2~3层。凝固后修剪边缘,外翻衬里,写好标记。


来源: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