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适宜技术】儿童哮喘系列(5):哮喘儿童如何正确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

【适宜技术】儿童哮喘系列(5):哮喘儿童如何正确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

2017-10-24 阅读(3652)

专家简介


1508827401493048906.png


殷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科精准医学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科少见疑难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过敏科学分会委员,卫生部医政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儿科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


哮喘儿童大多数属于过敏体质,伴随的过敏性疾病非常多,比如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等。其中,80%的哮喘儿童都会同时存在过敏性鼻炎。而抗哮喘药物多采用吸入治疗的方式,针对下呼吸道过敏更有效,但无法兼顾全身的过敏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家长会有一个误区,使用抗哮喘药物使用后,哮喘得到了控制,但皮肤过敏、鼻子过敏、眼结膜过敏无法控制,经常时有发生,误以为是抗哮喘药物造成的,认为是药物的副作用,其实是本身过敏问题的反复发作。


发生过敏问题后,除了积极寻找引起过敏的原因,以后尽可能进行规避之外,使用抗过敏药物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口服的抗过敏药物主要指抗组胺类药物,口服后吸收很快,能在15-30分钟内使过敏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比较常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普通感冒时,治疗打喷嚏、流鼻涕效果较好。但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最常见的是嗜睡和乏力。


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很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


病程不同,用药不同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有其自身的抗过敏机制和特性,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急性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应选择起效快的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在治疗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过敏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一定要咨询医生,合理用药。值得一提的是,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否则容易复发。这时,应该依次停用一种药物,间断用药,直至全部停用,或用清热解毒中药,也能起到一定抗过敏作用,并逐渐停药,这样也可以减少疾病复发。


用了抗过敏药,仍须警惕过敏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化学活性介质,而且其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如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但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有时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服药后,仔细观察过敏症状有无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立刻停药,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换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以后,须禁用曾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的“耐药性”


如果患者长时间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会致药效下降,或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则说明即该药产生了“耐药性”。因此,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过敏药,一般在服药三个月后,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药疗法,如中草药、针灸等配合治疗,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否所有哮喘儿童都需要长期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


并非所有哮喘儿童都需要长期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很多过敏问题会反复发作,但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比如过敏性鼻炎会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好发在春秋季,那只需要季节性使用药物。皮肤过敏间断发生,也只需要短暂口服过敏药物。


只有那些严重过敏、常年过敏、全身过敏过敏的儿童,而且过敏药物治疗非常有效的儿童,才需要长期口服抗过敏药物。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家长已经摸索出一套抗过敏策略。除了简单换药或升级治疗之外,逐步降阶梯、低剂量维持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以滴剂为例,2-6岁的儿童标准药物剂量是每天10滴,一旦急性期过敏症状控制后,可以逐渐减量口服,从每天10滴,每3-7天逐渐减少剂量,逐渐减少为8滴,6滴,5滴,4滴…观察减量后反应,如果过敏症状出现反弹,需要恢复减量前的剂量,然后根据个人的反应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剂量”,长期维持,控制过敏症状,从此不受过敏的困扰。



哮喘儿童何时停药


1508828608364041795.png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钟文伟医师


那么哮喘儿童什么时候才能停药? GINA指南指出:如果最低有效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达到哮喘控制,并且1年中无症状发作可考虑停药观察。但这种以临床症状作为停药唯一标准有着很大局限性。有研究发现,即使哮喘控制1年后没有临床症状,但病理检查发现仍存在气道炎症。临床上也常常有控制良好的哮喘病人停药后出现哮喘复发。因而把临床症状作为停药的唯一指标并不可靠。事实上目前还没有指导哮喘停药的可靠指标,临床上大都根据经验来停药。那么有没有相对可靠的指标呢?


从哮喘的发病机制看,哮喘是由于气道过敏性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在触发因素的刺激下发生气道可逆性收缩,临床上出现咳嗽、喘息。因此哮喘本质在于气道慢性炎症,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因而通过评估气道炎症状态和气道反应性可用于指导哮喘停药。目前对于气道慢性炎症评估缺乏可靠指标。临床上常用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往往在气道炎症加重时升高,但经过治疗后迅速降低至正常范围,因而对发现哮喘控制不好有较好价值,但对指导哮喘停药没有价值。对于另一个指标,即气道反应性,往往是气道炎症造成,因而测定气道反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气道炎症状态。气道反应性体现了气道的稳定性,正常人对一些物理或化学刺激物有很好耐受性,而哮喘患者耐受性明显降低。比如正常人吸入冷空气后不会出现咳嗽,而哮喘患者则可能出现剧烈咳嗽,甚至喘息。目前气道反应性的监测方法主要通过运动试验和特殊药物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如果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证实气道反应性接近正常,那么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越低。


气道反应性除了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外,生活中一些现象也往往提示气道反应性状态。比如活动后咳嗽、受冷风后咳嗽、进入冷空调房间后咳嗽、夜间咳嗽等往往同时气道反应性较高,这种情况下是不宜停药的。


最后,哮喘是个异质性疾病,每个儿童表现及对药物反应性多会有差异,在治疗疗程上也会有差异,因而停药也一定是个体化的。



来源: 基层医邦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