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一名14岁患者,体重45 kg。因面部毛囊炎就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地嗪2 g + 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胸闷气短,口唇及指端青紫。两肺听诊哮鸣音,心率110次/分。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地塞米松10 mg +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甲强龙80mg静注,吸氧,万托林吸入。心电监护:HR 109次/分,BP 105/54 mmHg,SPO2 84%,予面罩吸氧,SPO2维持在93%左右。给予维生素C + 0.9%氯化钠静滴,泮托拉唑40 mg +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保护胃黏膜。
分析:头孢地嗪属于耐β内酰胺酶的新型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又具有一般抗生素没有的免疫增强作用。关于此药的不良反应临床少见。本例哮喘反应与使用头孢地嗪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停用该药给予皮质激素,吸氧等方法抢救后,患者逐渐恢复正常,建议临床使用本药时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在输液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无哮喘史的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诱发哮喘或使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因应用某些药物后诱发哮喘或使哮喘加剧,称为“药源性哮喘”。
临床上诊断主要以明确的既往用药史、哮喘发作时及时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该药物时哮喘复发为标准。
药源性哮喘主要会出现以下临床特征:一般在用药后5~45分钟表现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气促、口唇发绀和持续喘息等。体格检查时患者多可表现出呼吸加快,心率加快,体温大多正常(原发病无发热者),两肺满布哮鸣音,个别患者会出现大汗淋漓以及小便失禁,严重者会意识丧失,手足厥冷,呈濒死状态[2]。再次用药时,症状发作时间提前。有哮喘使者,用药后哮喘发作较前为重,甚至出现哮喘持续状态;应用原先的抗喘药物,效果不明显。由于致喘药物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特点。
在服用以下几类药物时需警惕诱发药源性哮喘的风险
发病机制以及引发药源性哮喘的常见药物
药源性哮喘的治疗
➤ 对于初发的药源性哮喘,应立即停药,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即可自行缓解、消失、恢复正常。
➤ 药物诱发的哮喘发作和过敏体质发生的严重哮喘,立即停用所有可能诱发药物,及时给予吸氧、平喘、解痉、镇静、抗过敏等对症治疗[4]。个别患者使用平喘药效果不佳,且有加重危险,应严密观察,及时改换药物。可以根据病情选用抗组胺和(或)支气管扩张药,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 如果哮喘发作呈持续状态,最好让患者取卧位姿态,不要做过多而搬动,防止哮喘加重导致患者窒息。
➤ 对于出现CO2潴留,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当立即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避免意外发生。
药源性哮喘的预防:
为减少和防止药源性哮喘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预防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 对于药源性哮喘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接触可引起哮喘发作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合理使用抗喘药物。
➤ 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既往有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应该禁用阿司匹林以及含有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应用抗菌药物是应注意详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等。
➤ 高度过敏特异性体质的患者应该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需应用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合理使用β受体激动剂等平喘药物。不可超剂量以及长期持续使用,严格控制日次数和单次剂量,减少药源性哮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对于有哮喘病史或高度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在同时使用多种注射药物时,要避免不同的药物注入到同一组溶酶中进行静脉输液。
➤ 熟悉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应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陈浩.注射用头孢地嗪致药源性哮喘反应1例[J].中国用药指导,2012,10(20):302.
2.赖荷.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诊断[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836-840.
3.王雯,王辰.支气管哮喘与药物的关系阴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9,3(3):223-225.
4.刘坚,吴新荣,蒋琳蓝,等.药源性疾病监测与防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