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人事改革是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优化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提出,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然而从各地实践来看,编制不足、编制利用不合理、用人不活、缺乏竞争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编制和人事改革的进程。如何解决上述难题?一些地方的探索值得借鉴。
打破编制束缚
创新编制管理
实行编制调配制度。通过多种方式调配编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编制总量。如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将区医疗机构空编数、吉林省延吉市将其他单位编制数充实到基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建立“人员编制随服务人口动态增补”的保障机制。河南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紧缺人才设立专项人才编制,对聘用到乡镇卫生院的特招医学大专生服务期满并取得医学类本科学历者,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范围。
将临聘人员入编。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社局和卫生计生局对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社区卫生非事业编制人员分三批组织进编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实行进编录用,2010年以来共有543名临聘人员被录用为正式事业编制。
取消编制管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把用人自主权交给区卫生计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卫生计生局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量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指导计划,区财政局取消按编制人头拨付经费的方式,按照人员配置计划并结合年度工作绩效核定支出经费预算。
探索虚拟编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在新成立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区财政依据卫生服务需求核定人员数量,设立虚拟编制并核拨运行经费,实现编制与财政拨款脱钩。
政府购买岗位。江苏省规定,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编制数额限制难以满足业务开展需要的,可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办法予以保障。湖北省宜昌市允许编制资源紧缺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执行聘用编制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备案管理、同工同酬。福建省长汀县、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等在编和非编人员,均实行按岗定酬,按绩取酬。贵阳市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空编数按照每编每月25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探索编制向关键岗位倾斜。上海市长宁区通过后勤社会化、检验外包、影像远程以及配备家庭医生行政助手等手段,将释放的有限编制用于引进临床医生和护士。
点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对于单位人员来说,是工作稳定和享受较好福利待遇的基础。因而,在人们的传统理念里,编制依然是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重要砝码,在基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述编制调度、临聘人员招考入编、将编制主要用于临床医生和护士等手段,增加了编制总量,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率,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和留住优秀人才。而取消编制管理、探索虚拟编制、政府购买岗位则淡化了编制对于财政补偿的影响,有利于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限编制和工作量增加之间的矛盾。
落实用人自主权
探索多种聘用方式
下放人事权。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福建省长汀县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在用人总量内有权招聘临聘人员,临聘人员在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对其有一定的经费补助。
实行岗位制度改革。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因事设岗、以岗聘人、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管理方式,根据工作要求和实际工作量设置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制定人员聘用条件,根据聘用条件招聘相应人员。
实行全员聘用制。吉林省东丰县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方案》,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报名、竞聘演讲、民主投票等方式,对22个乡镇卫生院院长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对25个副院长职位实行民主推荐,对494个工作岗位实行竞聘,全部签订了聘用合同。
探索统一招聘、统筹使用的模式。四川省双流县推行全县卫生人才“县管院用”,统筹使用县、镇两级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借助县级医疗机构有利于专业人员成长成才的平台优势,广招人才,通过“县管院用”方式将县级医疗单位的成熟型实用型人才分期分批派送到基层。绍兴市也探索了“城招乡用”、“乡招村用”等招聘使用机制。
点评:人事改革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上述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等举措,将打破基层医务人员原有的“铁饭碗”思维,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县管院用”、“城招乡用”的招聘使用机制,是利用更高的平台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的好办法。